暑期校外体育培训亟待“拧紧安全阀”
工人日报 2023-06-28 10:03:54

北京市体育局发布相关安全警示提醒——


(相关资料图)

暑期校外体育培训亟待“拧紧安全阀”

随着暑假即将来临,全国多地校外体育培训逐渐火爆。这些培训虽然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,拓展体育运动兴趣,但其中也暗藏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。为此,北京市体育局近日发布《关于安全参加校外体育培训活动的警示提醒》(以下简称《警示提醒》),旨在帮助家长和孩子规避风险,确保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参与体育培训。

针对这一问题,记者通过采访暑期有意向为孩子报校外体育培训班的部分家长,了解到家长和学生普遍对培训中的各类风险认识不充分,因此有必要强化这一方面的警示和提醒。

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资质问题,是诱发安全风险最主要的因素之一。根据《警示提醒》,家长为孩子报名校外体育培训首先要注意机构证照是否齐全。培训机构如存在证照不全、证照信息与实际提供服务的体育培训机构信息不一致的情况,在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保障方面均存在较大不可控风险。

北京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发展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消费者在选择体育培训机构时,应注意核实机构营业执照。涉及游泳、 滑雪、潜水、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培训机构,应持有体育部门颁发的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》,游泳场馆还应具有卫生健康部门颁发的《卫生许可证》。“在确保机构资质无问题的前提下,家长还应对培训机构的运动环境全面细致考察,查看是否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。”

近年来由于体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、管理不规范,有过酿成意外悲剧的案例。2021年6月,位于河南省柘城县远襄镇北街村的震兴武馆发生重大火灾事故,造成18人死亡、11人受伤,直接经济损失2153.7万元。根据最终调查结果,该机构未依法办理办学许可证,未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,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检查指出的火灾隐患没有及时整改。

其次,由于教练是体育培训中的核心角色,他们的资质和道德水平更应予以重视。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建议家长,为孩子选择培训教练时,应注意慎重查验相关教练的从业资质,并着重考查教练的品质德行,选择德技兼备的教练,确保孩子安全参与培训。

此外,《警示提醒》还着重提醒消费者,在校外体育培训中面对预付式消费时须谨慎。消费者在签订培训合同时,应仔细查看是否为规范合同,且勿盲目购买“大课包”,优先选择采取预付费存管的机构,以降低产生消费纠纷的风险。记者了解到,按照相关规定,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,或以充值、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,且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。
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体育培训机构超过3万家,2020年全国体育教育与培训的总产出达2023亿元,针对青少年的培训占相当大的比例。近年来,相关主管部门不断出台制度规定,以期规范日益庞大的课外体育培训市场。

2021年12月,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《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》,从场地设施、课程、从业人员、内部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,并要求培训机构应主动对照规范自查自检,构筑起良性行业生态。

去年,北京市体育局发布《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查工作指南》,明确提出计划在北京登记注册,从事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服务的市场主体,都须进行准入审查。《指南》对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场地、从业人员、执教人员等都提出了细化要求。此外,河南信阳、广西南宁等地有关部门今年也出台相应规范,强化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安全管理和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理。

业内人士认为,要想“拧紧”暑期校外体育培训“安全阀”,需要培训机构、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以及家长形成合力。特别是培训机构要严格依法依规加强从业人员管理,规范从业人员培训行为。

北京市昌平区一家少儿篮球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他们正在建立教职人员职业档案,抓好阶段性考核工作,确保在职人员均为有良好道德品行、教学资质的优质教师。

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建议:“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,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、身体素质和学习经历等因素,有助于规避一些安全风险。”(记者 刘兵)